湖北武漢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景點介紹(附圖)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鄂東大別山南麓,北宋名醫(yī)龐安時、清代狀元陳沆、現(xiàn)代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聞一多的故鄉(xiāng)--湖北省浠水縣的東部與大明醫(yī)圣李時珍的故鄉(xiāng)-湖北省蘄春縣西部交界處,因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其三柱奇峰,狀如獸角,突兀蒼彎而得名,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素有黃州府"筆架山"之稱,以雄、奇、幽、秀而聞名遐邇。
	景點信息
  景點等級:國家AAA級旅游區(qū) 
  地址:湖北省浠水縣東部與蘄春縣西部的交界處,大別山脈南麓 
  門票:80元;70周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免票;兒童1.2米以下免票; 軍人、殘疾人、地級市以上攝影協(xié)會會員和記者憑有效證件免票。
  開放時間:8:00-17:30 
  聯(lián)系電話:0713-4898188避暑山莊
  景區(qū)相關服務設施: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完善,服務設施齊全,現(xiàn)已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的旅游服務體系。 
  購:豐富的山區(qū)特色旅游工藝品、品種齊全的山野干菜,定讓您迷戀忘返,帶給家人及遠方親友的溫馨問候與祝福。
  娛:在這里您能觀鄂東民風民俗,看篝火舞會,享健康保健。
  食宿:
  吃:在這里您可以嘗農家飯、吃野菜、喝野茶、品野味,原風原味的飲食文化,讓您盡情領略綠色健康的飲食風情。
  ?。喝巧奖苁钌角f擁有高中低檔客房床位1200余張,24小時冷熱水、有線電視及娛樂設施配套設施齊全,價格適中,居住舒適,讓您居住如家的溫馨。有高中檔會議室,可同時容納400人會議,會議設備齊備。 
  交通:
  自駕線路
  1.漢口走武英高速(漢口-武英高速-大廣高速-葛洲壩大道-浠水-聞一多大道-綠楊鄉(xiāng)-三角山)
  2.武漢市-武英高速52.2公里走黃石/G45/廣州方向-匝道950米-大廣高速33.3公里從浠水/巴河/G106出口離開上匝道-行駛560米過張家?guī)X70米走浠水方向-匝道行駛240米直行-壩大道-行駛14.3公里走到頭右拐-直公里到浠水縣城麗文大道-直行3.9公里左拐進聞一多大道-直行38公里抵達浠水綠楊鄉(xiāng)-街道有牌匾指示右拐進三角山-山路9公里抵達三角山接待中心 
  3.漢口走陽邏(漢口-漢施公路-武湖-陽邏-禹王收費站-葛洲壩大道-浠水-聞一多大道-綠楊鄉(xiāng)-三角山)
  4.武漢市-漢口三環(huán)走漢施公路-走武湖-走陽邏-直行走禹王收費站-葛洲壩大道-浠水-麗文大道-直行3.9公里左拐進聞一多大道-直行抵達浠水綠楊鄉(xiāng)-街道有牌匾指示右拐進三角山-山路9公里抵達三角山接待中心 
  5.武昌走武黃高速(武昌-武黃高速-黃石-黃石大橋-浠水-聞一多大道-綠楊鄉(xiāng)-三角山)
  6.武漢市-關山上武黃高速-黃石市下-走黃石大橋-過黃石大橋右行(不要上左側的黃黃高速)-直行500米有左拐的浠水指示路牌-直行進入浠水縣城右拐進聞一多大道
  周邊景區(qū):斗方山風景區(qū)、恩德寺、青龍寺、逍遙宮
	旅游小貼士
  這里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清幽,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氣溫只有28-31℃(武漢38-41℃),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是天然氧吧,水質含有17種人體所需多種微量元素,四季不潮濕,夏天無蚊蠓,無噪音、空氣和廢水污染,是一方凈土,全年適宜游覽日期可達250天,最適宜旅游避暑、休閑療養(yǎng)。
	景區(qū)相關資料 
  三角山是國家AAA級旅游區(qū)、湖北省級旅游度假區(qū),素有湖北黃州府"筆架山"之稱,以雄、奇、幽、秀而聞名遐邇,方圓6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55米,是浠水和蘄春的最高峰。公園建成了紫云禪寺、耕園、翠園、靈秀山家園、三峰尖五個景區(qū),年均接待游客13萬人次,現(xiàn)已成為湖北省重要的旅游避暑勝地之一。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觀奇特:境內層巒疊嶂、高峻險要、怪石嶙峋、石洞奇觀、妙趣橫生,晨可觀日出,夜可賞清月,置身此地,盡享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大自然的快樂。漫步林間,登高遠眺,藍天萬里,白云悠悠,無不感到清爽悅目。境內有旅游景點156處,其中主要名勝景點有:"兩大革命遺址"、"兩大險境"、"兩大古寨"、"三大主峰"、"三大古寺"、"四大古庵"、"四大古樹"、"四大名洞"、"八大奇石"。還有老鼠過粱、鷹溝峽谷、舍身崖、一線天號稱鄂東四大險境,雨后云海、林曦日出、森林沐浴、松濤歌詞浴等自然體驗游各具特色,四季旅游皆宜。人文資源薈萃: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楊六郎、陸羽、李時珍、吳承恩、陳沆等歷代名人都到過此山,留下了絢麗多彩的人文景觀。
	紫云禪寺
  紫云禪寺始建于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30年),距今已有1370年歷史。傳說祖師開山之時,有紫云縈繞山峰,故取名紫云禪寺。紫云禪寺興旺于五代時期的后梁、后唐。經歷朝修復,規(guī)模不斷擴大,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大興土木,改建成巍峨大廟,建筑面積達7000平方米,分為五殿三閣(祖師殿、觀音殿、大佛殿、玄帝殿、關帝殿、大慈閣、朝陽閣、藏經閣),規(guī)模宏大,石梁石柱,飛閣流丹,壁石精彩,龍鳳花紋,工藝精湛,供奉神像栩栩如生,常年香火不斷。南宋至元末240余年間,幾經滄桑,屢建屢毀。明、清朝曾五次修復,香火仍然旺盛。清末至民國前期因長期戰(zhàn)亂,年久失修,紫云禪寺于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多處坍塌,僅存大佛殿、朝陽閣,神像、神龕及器物大多毀壞無存,少量被民間收藏。一九五六年建辦國營林場后,拆除遺存建筑改建為職工住房紫云禪寺棟宇古樸,地隔塵寰,雅靜清幽,蒼松翠竹,相映成趣。寺左側有一巨石,石高丈二,呈四方形,表面平滑,遺有棋盤,"楚河"、"漢界"清晰可辨,人稱棋盤石,登上棋盤石,猶如步入仙境。傳說紫云禪寺開山祖師曾在此與人對弈。
  現(xiàn)紫云禪寺所在的三角山,已經國家批準建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AA級旅游風景區(qū)。充分開發(fā)宗教旅游資源,開辟宗教活動場所,重建紫云禪寺,恢復紫云古剎,重現(xiàn)名山風采,正當其時,十分必要,必將大大地加快森林公園建設步伐。
	臥仙石
  三角山第三峰上的一塊巨石,巨石一半伸向崖外,似墜落之狀,石上面光滑平坦,可夠一人平臥。崖石旁兩棵古松左右相伴,傳說為神仙休憩之處,故稱臥仙石。
	迎客松
  矗立大尖峰頂,茂枝斜向東南,如一位老人遙伸蒼勁手臂于峭壁之外,似向游客招手致意,勝似畫家筆下迎客松,曾被多家刊物和電視臺作封面和片頭背景,是旅游攝影留念的最佳景點。
	舍身崖
  三角山主峰外側懸崖絕壁,萬丈深淵,從上往下看,深不見底,令人頭暉目眩。
	桃花洞
  從前,有個人爬到三角山大尖舍身崖上打柴,結果發(fā)現(xiàn)一個倒長著桃樹的石洞,這桃樹根長在洞頂,枝干倒掛在洞內,枝上結著又大又紅的仙桃,洞里有兩個白胡須老頭一面吃著桃子,一面圍著石桌下棋,面前還有兩只白兔跳來跳去,打柴人順手把帶來挑柴的沖擔放在洞外,自己走進洞里看希罕,還彎腰撿起地上的桃子核兒用舌頭舔著試試個么味道。有個走棋老頭看見了他,就轉身摘個大仙桃給他,他高興地接過來一嘗,哎呀:好甜啊!這桃簡直是泡在蜜糖里拿起來的,他一口咬了一大邊。這是,他猛然想起,這么甜的仙桃,應該帶一半給在家里的老娘嘗嘗,也盡了一點兒子的孝道。于是,他走出洞門尋找自己放著的沖擔回家。哪知,他那根沖擔,除了剩下兩個滿是黃銹的牙子以外,其余的全部爛掉了,這時他只有拿著半邊桃子回到自己的村子尋找老家,但這兒的男女老少沒有一個自己認識的人,更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大家驚奇的問他從哪兒來,并說:他們曾聽老人講過,這里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上山打柴的人,一去不見蹤影,人們猜想這個人早被山上的老虎吃掉或成了神仙升天了。后來他又來尋找這個石洞,卻怎么也找不著了。只發(fā)現(xiàn)幾株盛開桃花的桃樹。再也找不著洞門了。據說,要找著桃花洞的洞門,需要緣份的密碼,后人曾經有人站在桃花洞旁邊的石頭上,對天禱問密碼,所以就有現(xiàn)在的問天石,密碼當然是無法知道。打柴人剩下的那個還沒吃完的仙桃就變成了現(xiàn)在的仙桃石。
	老龍洞
  位于主峰東南處,進洞口是橫的,上鐫"松結龍緣"四字。出洞口是豎的,上刻"津液龍涎"四字。洞有三泉,其間煙云出沒,當地人常據此預測陰晴。令人驚奇的是龍洞的泉水象海水一般,一日分中午和子時兩次漲潮,故有"子午泉"之稱。漲潮時,隨泉水溢出的泡沫中,雜有蘆葦的殘渣,更為龍泉增添了神秘的遐想。
	梭欏樹
  位于老龍洞右側,相傳為月下老人為感化教育東海龍?zhí)影绞?,并使他和鄱陽公主成親所種。
	屏風寨
  始建于北宋末年,是農民起義軍在三角山建立的據點。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率部在此建城壘寨,對原有的寨墻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加固整修,此后率部重創(chuàng)清軍湘淮勁旅。屏風寨全長21.5公里,有東、南、西、北四座寨門,現(xiàn)城寨保存完好。劉伯承元帥1947年10月20日揮師南下在部署著名的高山鋪戰(zhàn)斗之余曾登上三角山主峰,并在這里留影。軍在此組建,戰(zhàn)地醫(yī)院就設在今碧仙洞,17名傷員得以脫身。1940年至1948年張體學、劉西堯、趙辛初等同志就是依靠這些洞穴與敵人周旋,最后取得革命的勝利,張體學同志一次遇險得救的那個洞,一次藏了17名革命戰(zhàn)士,靠和尚傳信息送吃的,送藥治療,困了七天七夜,敵人撤退了,全部人員得救,現(xiàn)在把這個洞稱為革命洞,解放后張體學同志專門為此題字刻在石上,以資紀念,供后人瞻仰,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
	棋盤石
  是一塊天然巨石,石高5米,石頂表面光滑平整,棋盤清晰可辨,人稱棋盤石。

(棋盤石 作者:typle)
	紅二十八軍游擊根據地紀念碑
  紅軍時期,三角山是中國工農紅軍二十八軍在鄂豫皖蘇區(qū)開展革命斗爭的重要游擊根據地之一,游擊隊在此多次巧妙地襲擊敵人。在白云庵、紫云庵、碧仙洞、羅漢洞等處建有戰(zhàn)地醫(yī)院。1936年1月5日,紅廿八軍各部隊在三角山會合,政委高敬亭召開會議,部署開展有機戰(zhàn)爭。主力轉移之之后,紅廿八軍82師一大批傷病員留在三角山治病養(yǎng)傷,后在當地群眾和黨組織的積極掩護下,開展游擊戰(zhàn)爭前后長達四年之久,留下了許多的革命遺址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2000年,縣政府在此建立了三角山紅二十八軍游擊根據地紀念碑,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撥火棍
  是一棵古杉樹,有鄂東杉木之王之稱,樹高20多米,材積15立方米,有千年以上歷史。為什么叫撥火棍呢?有這么一個傳說:當時三角山有三千和尚,八百道人,都是在一起吃飯,用一口大鐵鍋煮飯。一天早晨有一個小和尚搭梯上灶煮粥,一不小心掉進鍋里,慈應祖師吃飯時發(fā)現(xiàn)碗里有人的指甲,當時就把廟里的大大小小的和尚、道人集攏來清點人數,少了玄武關的一個小和尚。這天正臨這個小和尚煮粥,于是開壇設祭,超度小和尚的亡靈,功德剛剛做完,就聽見伙房里"跨塌"一聲,神灶垮了,鐵鍋也飛了,慈應祖師急忙拿起灶后的撥火輥去趕神鍋,跌了一交,沒有抓住。后來就來到河邊的一塊石頭上休息,把撥火棍倒插在石縫里,忘記帶走。后來,撥火棍竟生根長葉,長成一棵大樹,至今樹頂端2半長的樹梢不長枝葉,如火燒焦一般。

(撥火棍 作者:桂嘉汐)
	金輪寺
  始建于北宋初年,屢建屢毀,經歷朝修復,規(guī)模不斷擴大,清乾隆年間規(guī)模最大,建筑面積達到2000余平方米,一進五重,為木石結構。石梁石柱,雕梁畫棟,龍鳳花紋,藝術精湛,供奉神像,栩栩如生,常年香火不斷,最后一次毀于清光緒年間,文革時被拆除,現(xiàn)常存房屋兩間,目前正在按原樣修復。
	金邊溪
  位于三角山森林公園中部,是一條自南向北延伸的天然大峽谷,全長12公里。峽谷兩岸奇峰陡峭千仞,怪石林立,鬼斧神工,萬丈深淵,遮天蔽日,溪流擊石,聲如雷鳴,玉珠飛濺,奔騰而瀉,似天而降。景色壯觀,氣勢磅礴。峭壁間古樹盤根虬枝,巍峨參天;溪流旁藤蘿遍地,花草含香,林木森森;瀑布墜落處,云蒸霧騰,氤氳彌漫,令人心動神搖,嘆為觀止。身臨其境,似有"山塞疑無路,峰回別有天"之感。唐朝大詩人杜甫游金邊溪過青龍?zhí)稌r曾呤出了"高山猛虎嘯,深潭老龍呤"的兩句詩。
	景點圖片 

山上的路邊有好多竹林 作者:桂嘉汐

溪水 作者:桂嘉汐

野人谷 作者:桂嘉汐

遠眺三角山 作者:桂嘉汐

真實而生動 作者:桂嘉汐
本景點最后修訂時間:2016年09月11日
more相關攻略
- 
					
					
武漢自助游攻略大全
閱讀:131242次 評論:271條
 - 
					
					
2015年湖北武漢市曇華林自助游攻略
閱讀:65080次 評論:9條
 - 
					
					
2013年湖北武漢老銀行建筑自助游攻略
閱讀:38997次 評論:49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