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大街舊稱中國大街,是哈爾濱最具西洋風情的所在。那些沒有去過莫斯科、巴黎、羅馬、希臘的人,盡可以通過中央大街上風格各異的西洋建筑,領略這些國家的建筑風格特色。
走進大街,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那獨具特色的方石路??磻T了現(xiàn)代寬闊的柏油路,猛然間來到一條這樣古老的石頭路上,耳邊似乎傳來馬車穿梭在路上的回聲。
這條大街的形成,要追溯到1898年。當年,哈爾濱開始大規(guī)模地修筑鐵路和城市建設,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盡是荒涼低洼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這便是中央大街的雛形,于是中東鐵路工程局將沿江荒地拔給散居哈爾濱的中國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國大街”意為中國人住的大街。當時,大街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后來,隨著這里俄人的鋪子多起來,他們經(jīng)營雜貨修表等,所以雖稱“中國大街”但兩側多為歐式建筑,商業(yè)也多為外國人經(jīng)營,一時間把哈爾濱搞得猶如外國城市一般。
據(jù)史料記載,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在1924年5月設計、監(jiān)工,為中央大街鋪上了方石。鋪路用的方塊石為花崗巖雕鑄,長18厘米寬10厘米,其形狀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塊一塊,精精巧巧,密密實實,光光亮亮。路鋪得這樣藝術,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見的。據(jù)說當時一塊方石的價格就值一個銀元,一個銀元夠窮人吃一個月的。幾百米的中國大街可謂金子鋪成的路。經(jīng)過百年的洗禮,它們一塊塊還是那樣密實而精巧,踩在上邊那起起伏伏、光滑細膩的韻律質感,讓人舒身愜意、步履翩然。
1928年7月,中國大街正式改稱“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從它誕生不久,就已成為哈爾濱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業(yè)一條街。
我向往中央大街已久,主要是因為它那遠近聞名的歐式及仿歐式建筑。腳踏著堅實的石路,觀看著馬路兩旁鱗次櫛比的西洋建筑,似乎,我讀懂了哈市那久遠的故事。
中央大街,當年因為有眾多的外國人進駐經(jīng)商,貿(mào)易空前繁榮。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刺激了這些商人在此大興土木。仿佛一夜間,一個萬國博覽會般的大街形成了。
多年過去了,當年那些授刮中國老百姓錢財?shù)奈鞣缴倘硕忌⑷チ?,而他們精心建造的那些美妙建筑,卻留了下來。拋開歷史給人那些不愉快的回憶,這些精美的建筑給人帶來的卻是很美好的視覺享受。
現(xiàn)在,中央大街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筑71棟,并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xiàn)代多種風格市級保護建筑13棟,是國內罕見的一條建筑藝術長廊。一條小小的街道,含括了西方建筑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筑流派,含括了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fā)展史,其含括歷史的精深久遠和展示建筑藝術的博大多姿,為世上少見。
眾多古老的西洋建筑給中央大街帶來了獨特的文化氛圍,今天的哈爾濱人,更是把中央大街經(jīng)營得井井有條。細心的哈市人,給古老的建筑又涂上了新鮮的顏色,給西洋建筑上那些精致的陽臺又裝點上了迎風招展的鮮花,古老的建筑因此又回復了青春魅力。
有著上百年的歷史的商業(yè)街,今天在哈爾濱人的經(jīng)營下,更是展現(xiàn)了它寸土寸金的一面。因為靠近俄羅斯,所以這條街上有很多經(jīng)營俄羅斯商品的商店,這些來自俄羅斯的商品,以其特有的異國特色,給大街增添了一絲神秘。
走在中央大街上,哈爾濱的曾經(jīng)與現(xiàn)代交織輝映。
景點信息
地址:位于哈爾濱市內
門票:沒有門票
交通:從市區(qū)可乘1、2、8、12、13、15、16、20、23、64、85、101、102、103、113、114路公交車到中央大街或友誼路下車。
住宿推薦
松花江凱萊商務酒店
地址:哈市道里區(qū)中央大街257號
電話:0451-84638855
哈爾濱松花江招待所
地址:哈市道里區(qū)中央大街208號
電話:0451-84631429
金谷大廈
地址:哈市道里區(qū)中央大街185號
電話:0451-84698700
風味美食:中央大街的俄式西餐很不錯哦。特別推薦中央大街上的華梅西餐廳的,而且一定要在2樓吃,很棒的建筑,美味的紅魚籽、大馬哈魚等等,還有法國紅酒,價格也挺合理的。還有那滿大街都是的燒烤,隨便吃的味道都不錯。大列巴、小沙一克:俄式面包。
中央大街地圖

中央大街方位地圖
景點相關資料
哈爾濱最有“洋味”的街道當屬中央大街(舊稱中國大街)。那些沒有去過莫斯科、巴黎、羅馬、希臘的人,盡可以在這條街上領略這些城市建筑的特色。
說是洋街,當然要有一段“洋的歷史”,1898年哈爾濱開始大規(guī)模地修筑鐵路和城市建設,來自關內及鄰省的勞工大量涌入哈爾濱,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盡是荒涼低洼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這便是中央大街的雛形,于是中東鐵路工程局將沿江荒地拔給散居哈爾濱的中國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國大街”意為中國人住的大街。在狹窄的街道兩旁是陰溝,鋪上木板,鐵板,供人行走,在各十字路口架著木橋,走在這條大街上的是騾馬駕馭的車子。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由于埠頭區(qū)的建立,這里俄人的鋪子也多了起來,牌匾多用俄文,他們經(jīng)營雜貨修表等,所以雖稱“中國大街”但兩側多為歐式建筑,商業(yè)也多為外國人經(jīng)營猶如外國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監(jiān)工,中國大街鋪上了方石,頓時顯得華貴起來,當時中國大街上的外國商店、藥店、飯店、旅店、酒吧、舞廳不計其數(shù),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馬迭爾旅館在整個遠東地區(qū)也是頗有名氣的,在這條哈爾濱最時髦的街上,俄國的毛皮、英國的呢絨、法國的香水、德國的藥品、日本的棉布、美國的洋油、瑞士的鐘表、瓜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國干鮮果品均有出售,不亞于一個國際商品博覽會。
1928年7月,中國大街正式改稱“中央大街”,現(xiàn)在的中央大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接新陽廣場,長1400米,路寬11米,人行道寬2至6米,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塊花崗石鋪砌的路面。街道兩側商業(yè),飲食服務網(wǎng)點近200家,形成了門類齊全,服務較為完備的商服中心,特別是近年來,各商家分分重新裝飾門面貼金鑲銀,張燈結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麗堂皇,成為哈爾濱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業(yè)一條街。1997年,哈爾濱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為步行街,更增加了它的魅力。

哈爾濱最有“洋味”的街道那就是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上的華梅西餐廳

中央大街冬季街邊布滿了各式各樣的冰雕作品

中央大街夜景

中央大街一景

街頭冰雕作品

充滿異域風情的美麗建筑

中央大街街頭一景

夜晚也格外熱鬧

圣*索菲亞教堂也屹立在中央大街上
本景點最后修訂時間:2008年0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