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句麗對于中國人來說或許并不陌生,但如果提及究竟對它有多了解,恐怕很多人都說不出所以然來。高句麗在人們的腦海中始終只是一個概念。在古老的傳說中,高句麗源于卵生。
  高句麗民族起源
  高句麗,又稱高麗。高句麗族很早就開始在我國的東北地區(qū)朝鮮半島的北部和中部地區(qū)活動,我國先秦古籍《逸周書·五會篇》載:“北方臺正東高夷。” 后世人孔穎達疏云:“高夷,東北夷高句麗。”這是早期中國對高句麗族的認識。
  高句麗民族三大歷史謎團
  對高句麗還很陌生的你肯定很想知道,高句麗民族到底從何而來?它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興衰演變?王城、王陵和貴族墓葬的歷史文化意義有多大?這個煊赫一時的民族又如何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這一切還要從高句麗民族的起源談起。
  遺留至今的高句麗王朝遺址位于與鴨綠江只有一水之隔的邊陲小城——集安。遺址中包括將軍墳在內(nèi)的高句麗王陵、山城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個曾經(jīng)稱霸東北亞并持續(xù)七個世紀之久的民族近年來越來越引起人們對它的關注。有癡迷于研究高句麗歷史的人就說過,這里“每一塊石頭都有故事”。
  卵生傳說
  據(jù)《三國史記·高句麗本紀》記載,兩千多年前,今松花江中游平原上有東夫余國。相傳國王金蛙在一次進山狩獵中尾追一只中箭的梅花鹿,來到山下大河邊,止步環(huán)顧四周,不見了梅花鹿,卻有一位貌美的女子端坐岸邊。女子自稱柳花,是河伯神的大公主。金蛙將柳花帶回宮中,立為西宮后。
  某日,一束耀眼的陽光從窗口進入,直射在柳花的小腹上。這道陽光為她帶來了身孕,但九個月后,柳花分娩時產(chǎn)下的卻是一個肉卵,堅如硬石。又經(jīng)數(shù)日,肉卵開裂,蹦出一個壯實的男童,幾年后,男童長成為一個英俊健壯的小伙子。相傳小伙子天生靈性,文武兼通,力大無比,精于騎射,人稱“朱蒙”(夫余語,善射之意)。
  將軍墳
  當時東宮王后已有七子,但都不如朱蒙,對他很是嫉妒。某日,東宮長子誣稱朱蒙謀反,縱恿國王殺之。朱蒙聞訊帶兩名家奴出逃,在太陽神的幫助下渡過奄利河,逃入鄰近的卒本夫余,最終建立了高句麗國,定都沸流水畔的紇升骨城(今遼寧桓仁縣城附近),時為漢代公元前37年。后世將朱蒙尊為高句麗始祖東明圣王。
  這個傳說恰巧與好太王碑上朱蒙“出自北夫馀,天帝之子。 母河伯女郎。剖卵降世”的碑文記載相互印證。
  集安墓地群
  高句麗王朝往事
  走在集安市區(qū)街上,不時可見用鐵欄桿圍起來的殘存的高句麗國內(nèi)城城墻,它就隱藏在現(xiàn)代的居民樓中間,雖然已經(jīng)失去了原有的雄偉,但從呈方形的布局結(jié)構(gòu)、六處城門遺址和寬十余米的護城壕,依然能夠感受到以往的輝煌。不過如果說它就是高句麗都城的全部,那就錯了,因為在集安市西北的丸都山上,在夏秋茂密的叢林中還保留著同樣屬于高句麗都城的丸都山城。
  高句麗在長達705年的歷史中曾幾次遷都,但有確切記載的都城是從丸都開始的。丸都城雖幾經(jīng)戰(zhàn)火與修葺,但仍不斷見于史料,可見這座山城在高句麗中后期的重要性。丸都山城依半圓形的山峰而建,呈簸箕狀,背依山峰,面向河谷盆地,通溝河從城南流過。城墻大部分已經(jīng)坍塌,唯東墻南段、西墻北段和北墻保存相對較好。站在高臺之上南望,河谷及集安市區(qū)一覽無遺。高句麗王平時居平原城,戰(zhàn)時躲入山城,這是高句麗都城的一大特色。
  一個古族的輝煌
  那一段遙隔近兩千年的歷史是不能不探尋的。單單是看一座碑、一方陵,你就能嗅到高句麗鼎盛時期的霸氣。
  碑,是一座寫滿漢字的功德碑,名曰“好太王碑”,矗立于太王陵東側(cè),被譽為“東方第一碑”。好太王碑距今1580年,隸書碑文自右向左直書,1775個漢字鐫刻于方柱形碑身,記述了高句麗第十九代王永樂太王的文治武功。
  墓,是一座方壇階梯石室的寢陵,名曰“將軍墳”,臥于龍山腳下的懸崖之上,號稱“東方金字塔”。將軍墳里長眠著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長壽王在位七十九年,享年百歲,畢生開疆拓土,還為自己建造了造型頗似古埃及法老陵墓的方錐形墓。
  長壽王時期的高句麗最為鼎盛,趁東晉、南北朝混亂之機,一方面繼續(xù)謀求中原諸政權(quán)的冊封,另一方面向朝鮮半島南部擴張。一時間,這個雄踞于東北的民族政權(quán)達到了頂峰。
  延續(xù)了705年的高句麗政權(quán)覆滅于盛唐。之前,隋煬帝曾傾全國之力三次討伐,戰(zhàn)況持久慘烈,共計有六十萬隋朝將士陣亡,直接導致了隋王朝的提前崩潰,高句麗也元氣不再。憑借雄厚的國力,在唐太宗御駕親征的鼓舞下,唐朝水陸大軍步步緊逼,攻城掠地。在唐與新羅的聯(lián)合夾擊下,高句麗國終于在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滅亡。
  成王敗亡,殘留的王公貴族們的墓葬群成了高句麗遺落在集安古城的背影。在集安的外圍到處有墓葬群,據(jù)說有編號名稱的墓葬逾萬座,堪稱東北亞地區(qū)古墓群之冠。其中,五盔墳是最值得一看的。走進墓室,站在堅硬的石棺床上,陰森可怖之感涼透骨髓。
  望向古墓四壁,令人嘆為觀止的壁畫依次呈現(xiàn),雖距今千余年仍完整可辨。壁畫覆蓋了墓室的五面,以朱砂石綠為主體顏色,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格局,蓮花白鹿、伏羲女媧、帝王仙人和日月星辰的圖案,無不流露著中原文化的深遠影響。
景點信息
  地址:位于吉林省東南部
  門票:將軍墳 40元/人;太王碑 40 元/人;五女峰 35元/人;丸都山城 40 元/人;太王陵 30 元/人。
  交通:從吉林乘火車或汽車至通化,再從通化乘火車或汽車至集安,轉(zhuǎn)專線車至景點。
  住宿推薦
  地址:集安市迎賓路98號
  價格: 90-240元/天
  聯(lián)系:0435-6268888 
  推薦理由:賓館嚴格按照三星級賓館的標準改造裝修,所有的房間,設置了國內(nèi)外直撥電話、空調(diào)設施、彩色電視、煙感報警、磁卡門鎖、二十四小時熱水等現(xiàn)代化設施、設備,所有的床上用品、電器、家具、衛(wèi)生潔具都一應具全。
集安地圖
集安市方位地圖

集安市導游圖(點擊查看大圖)

景點相關資料
  在祖國的東北邊疆,吉林省的東南部,有一處山青水綠、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的好地方。她南臨鴨綠江,歷史悠久,民風古樸,物產(chǎn)豐富,素有“塞外小江南”之稱。這就是漢魏高句麗故都——集安。
集安,隔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西南與遼寧省接壤,北與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毗鄰,是中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是與朝鮮半島及東北亞經(jīng)濟圈進行經(jīng)濟技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與窗口。下轄1個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10個鄉(xiāng)鎮(zhèn)、3個街道辦事處,有漢族、朝鮮族、滿族、回族等9個民族居住境內(nèi)。
  長白山西南部支脈老嶺,宛如一條巨龍穿境而過,將集安分隔為南北兩半,像一道天然的屏障,擋住了北來的寒風。于是當嶺南春意盎然時,嶺北依然冰封雪舞,一派北國風光。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際,我國古老的肅慎氏和高句麗族的先祖就生活在這塊富饒美麗的土地上。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建高句麗國,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遷都國內(nèi)城(今集安城),從此,集安便成為高句麗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長達425年……直至明清,歷代王朝都在這里設治管理,留下許多文物古跡,尤以高句麗古跡聞名海內(nèi)外。洞溝古墓群,有上萬座高句麗古墓;好太王碑立于東晉義熙十年(公元414年),是國之瑰寶;將軍墳,號稱東方金字塔。這些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位于集安市城東4公里處,是高句麗十九代王——廣開土境平安好太王的墓碑。碑由一整塊天然的角礫凝灰?guī)r稍加修琢而成,略呈方柱形。碑文記述了高句麗起源和建國的神話傳說。
  將軍墳
  將軍墳距集安市區(qū)4.5公里的龍山腳下,是一座構(gòu)筑嚴謹,技藝精良,雄偉壯觀的古墓。原有四座陪墳,位于將軍墳北約50米左右的東西軸線上,現(xiàn)僅存一座。據(jù)考證,將軍墳應是高句麗第二十代王——長壽王的陵墓。
  洞溝墓群
  洞溝墓群,分布在東丙長16公里,南北寬2至4公里的地面上,共有古墓11,280座,現(xiàn)存貨,627座。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墓群范圍之廣,墓葬種類之多,數(shù)理之大,內(nèi)涵之豐富,堪我國少數(shù)民族古墓群之冠。洞溝古墓群從東到西,依次為下解放墓區(qū),禹山墓區(qū),山城下墓區(qū),萬寶汀墓區(qū),七星山墓區(qū),麻線墓區(qū)。各個墓區(qū)墓數(shù)量、墓葬結(jié)構(gòu)、排列順序不盡相同,反蚋出來的歷史現(xiàn)象也各具特色。著名的高句麗墓葬將軍墳、太王陵、千秋墓、冉牟墓、角墓、舞踴墓、三室墓、馬槽墓、四神墓、五盔墳、四盔墳等,均分布在各墓區(qū)中。
  太王陵
  太王陵是洞溝古墓群重要墓葬之一,位于市區(qū)東4公里的禹山南麓崗地上,因曾在墓上殘瓦中發(fā)現(xiàn)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的銘文而得此名。
  五盔墳
  五盔墳是洞溝古墓群禹山墓區(qū)最南端的五座高大的封土墳,東西一字排開,分別稱一、二、三、四、五號墓。五號墓為東側(cè)最末的一座,雖曾多次被盜,文物蕩然無存,但墓室內(nèi)的壁畫,仍富麗堂皇,飄逸流暢。
  漫長的風月中,高句人以其卓越的聰明才智,開發(fā)和利用了長白山區(qū)的自然資源,創(chuàng)造了高句麗的燦爛文化。今天,通溝平原上保留著許多高保存麗時期的文物古跡,星羅棋布的墓葬,高大神奇的碑碣,雄偉壯觀的山城,絢多彩的壁畫,別具特色的文物......構(gòu)成了通溝文化的實體,成為高句凡歷史的見證。
景點圖片

“塞外小江南”,集安

集安風光

有著“東方金字塔”之稱的將軍墳

丸都山城

好太王碑

好太王碑

太王陵

陵墓的入口

將軍墳

集安博物館

五女峰

集安的山水
 本景點最后修訂時間:2008年05月16日